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学术沙龙】2024年“研途有道 学术沙龙”第四期
【学术沙龙】2024年“研途有道 学术沙龙”第四期

活动时间:38日(周五)14:00

活动地点:主楼1102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一) 报告题目:植物性状导邻居密度对树木动态变化的影响

报告人:徐帅伟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物种生长和死亡的会影响森林的未来结构。因此,了解幼苗的生长和死亡对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响应至关重要。我们研究了负密度依赖性、植物性状和土壤环境对植物人口表现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认为它们有助于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二) 报告题目:额尔齐斯河流域河岸林种间和种内气孔形态特征对地形生境变化的响应

报告人:赵航,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气孔控制着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碳和水循环过程,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然而,植物气孔性状在不同生境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驱动因素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两种典型河岸林植物气孔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程度,探讨了气孔性状对生境变化的适应以及气孔性状与环境的关系。

(三) 报告题目:北京市三种绿化植物叶际表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报告人:崔玉进,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介绍了北京市月季、油松、大叶黄杨三种绿化植物际表生真菌在不同尺度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

(四) 报告题目:太岳山两种共存树种外生菌根形态特征与其影响因素

报告人:肖杨生态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是寄主获取土壤水分、养分资源的重要共生体,EcM丰富多样的形态可塑性高,有利于群落树种多维地占据及竞争地下养分资源。为探讨共存EcM树种如何通过多变的EcM形态竞争地下养分资源以维持群落稳定性,本研究于山西太岳山生态系统定位站选择两种华北地区常见共存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辽东栎(Quercus mongolica)。

(五) 报告题目:细胞培养技术简介

报告人:封暖暖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如何进行组织块取样及原代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