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学术沙龙】2024年“研途有道 学术沙龙”第二期
【学术沙龙】2024年“研途有道 学术沙龙”第二期

活动时间:112日(周五)14:00

活动地点:主楼1102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一) 报告题目:亚东黑耳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报告人:李婉莹,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二) 报告题目:北京市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报告人:徐维启,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三) 报告题目:木材腐朽菌的基因组分析

报告人:马金鑫,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四) 报告题目:灵芝科药用真菌漏斗血芝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报告人:方雨璇,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介绍漏斗血芝的全基因组测序,并结合已有的灵芝类真菌基因组数据,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探讨灵芝类真菌的结构以及功能特征

(五) 报告题目:一个滑坡泥石流预报预警系统:搭建,应用与展望

报告人:葛士龙,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加之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使中国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易发、多发、频发。课题组与中科院大气所NZC中心合作,开发了一套全国尺度的滑坡泥石流预报预警系统。报告将简单介绍该系统的原理、组成、实际运行效果等,并对今后系统的应用与完善作出展望。

(六) 报告题目:塞罕坝林场常见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研究

报告人:黄开钏,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例,对常见造林树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共现网络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潜在的生态功能进行全面研究。赛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南缘,属于土地沙化敏感地区。为了更好地评价造林后土壤微生物学的生态效应,利用扩增子测序方法调查了林场内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三大造林树种,并以草地作为对比的表层土壤(0-20cm)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探讨林场内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动态和主要影响因素,明确土壤微生物在植树造林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为植被恢复和可持续管理做出贡献。

(七) 报告题目:三种北高丛蓝莓根内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报告人:尹岳琦,生态学21级硕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利用16s测序探究栽培品种对北高丛蓝莓根内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