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森林雷击火风险预报和探测预警技术与系统”项目组赴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开展调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森林雷击火风险预报和探测预警技术与系统”项目组赴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开展调研

2024年8月,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承担,我院刘晓东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森林雷击火风险预报和探测预警技术与系统”项目组赴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开展调研。本次调研重点围绕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的发生规律、雷击火火烧迹地可燃物特征、雷击火风险预报和早期探测预警技术现状、雷击火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等方面开展。以期深化研究内容,确保项目预期成果紧密契合森林火灾早期监测预警和扑救实战需求。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等12人参与调研。

研究团队收集了近年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历史数据,并对雷击火火烧迹地进行了可燃物调查和采样,详细记录该区域可燃物特征、火险天气等火环境因子,基于雷击火案例、火烧迹地调查数据和雷电定位监测数据,调研引发雷击火的火环境,为雷击火机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图1 项目组在雷击火火烧迹地调研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也是森林雷击火灾高发区。项目组与林区防火主管部门和基层工作人员,就近期森林雷击火案例、雷击火预警技术进行了调研交流。



图2 项目组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调研

项目组调研了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森林消防支队满归大队向项目组介绍了地面救援装备的配置情况及用途,就近期火灾扑救情况、实战指挥、灭火安全策略、战术战法应用等问题与项目组进行了实战经验交流。




图3 项目组在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满归大队调研

项目组调研了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重点围绕各类无人机、有人机在雷击火早期探测预警、火场扑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现场交流。




图4 项目组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调研

针对目前森林雷击初发火监测预警发现难、处置扑救难等技术瓶颈和难题,项目组在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根河市满归镇开展了无人机初发火监测预警及扑救处置试验,基于中大型载重无人机+光电吊舱系统平台,进行火点定位识别、火情监测、火场图像实时传输、火场物资投送等试验,并利用无人机搭载水基灭火剂、化学灭火剂、投放灭火弹等多种手段,开展了无人机初发火扑救处置试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森林雷击火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平台和支撑。



图5 项目组在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开展无人机初发火监测预警及扑救处置试验

项目组通过本次调研,深入了解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特征,厘清了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雷击火风险预报和早期探测预警技术的现状,明晰了当地主管部门对雷击火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的实际需求,为下一步项目开展森林雷击火风险预报和探测预警技术研发与系统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编辑:刘晓东

审核:张振明